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海淀区纪委区监委机关党委开展“云”游家乡红色之路 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活动。在这个火红的七月,我们将带你北上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南下江苏、福建……带你重温刘胡兰、范天恩、杨靖宇等英雄人物,淮海战役、台儿庄大战等历史事件,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乌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基地……讲述家乡那动人的红色故事,难忘的红色记忆。
英勇顽强书忠诚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
机关第三党支部 黄立尧(第一监督检查室)
投身筑堤坝,无私奉献护河山。盐城沿海曾发生特大海啸,新四军官兵与当地党员干部利用战争间隙,争分夺秒修筑海堤,最终修建工程实际支出只占工程预算的一半,体现出新四军廉洁治军、公正无私的作风。
“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我的家乡是位于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和华北平原交汇处的河北省邢台市,它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被誉为“燕赵第一城”。邢台又称“卧牛城”,反映了邢台人民对牛的勤劳、敬业、开拓、奋进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激励着牛城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邢台自古是兵家必争的重要城镇,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先后孕育出无数铁血军魂!今天我和大家讲述的主人公叫:杨春增。他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他在紧急关头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仅23岁,他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齐名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先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邢台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6日晨5时,突击队奉命回撤,杨春增带领第9班8名战士继续坚守高地。天亮后,敌军再次组织强大火力向541高地猛烈轰击,进攻兵力由1个排增至2个连。敌军发动数次反扑都被我军打退后,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从容不迫命令炮兵集中优势火力向敌开炮,从早晨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己的敌军十余次反扑,毙伤敌200余人。
黄昏时刻,我军伤亡严重,阵地上仅存杨春增、卫生员牟元礼两人和一颗手雷。他忍着伤痛,加紧整修工事,收集零散弹药。此时,百余名敌兵再次蜂拥而至,两人分头抗击,战至弹尽,十余名敌人冲上了阵地。紧急关头,杨春增吩咐卫生员到后面联络部队,自己毅然举起最后一颗手雷奋勇扑冲入敌群,只听一声巨响,烟柱腾起处,杨春增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杨春增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阵地。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在电影《英雄儿女》中,士兵王成在战地上喊出这句话后壮烈牺牲的画面,感动了几代人,也刻印在无数人心中。英雄远去,精神永存,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进。